前言: 廣州黃埔南崗,全球最大的玩具城經營8年后,如今幾乎成為空城,因此引發我們的思考—江城眾多特色經營街生存環境如何? |
![]() |
武漢音響一條街落寞轉身
老武漢人都知道買音響要去保成路,逛花鳥市場要去武勝路,買布做衣服要去胭脂路……而如今,在數碼音樂的強勢沖擊下,當年的音響一條街是否走向沉寂?商場里各種潮流服裝琳瑯滿目,還有人會去買布做衣服嗎?今起本報推出“探訪江城特色經營街”系列報道。
昨日上午十點,記者來到繁華熱鬧的江漢路,打扮入時的潮男潮女提著購物袋簇擁著走過,留下一路歡聲笑語。
而與江漢路平行、相距不過200米的保成路,只有零零散散幾家店鋪開門營業。
這里曾是名揚三鎮的音響一條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數百家音響店在此聚集。而如今在數字音樂的沖擊下,保成路音響一條街逐漸走向沉寂。
時間:上世紀80年代
誰家有音響倍有面兒戀愛男女愛去保成路
出租車司機吳師傅在保成路附近生活了多年,他告訴記者,音響在上世紀80年代可是稀罕玩意兒。一臺音響數千元,而且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誰家有一套音響可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前些年生意好的時候,6點鐘就開門做生意了。”曾在保成路經營音響生意的宋女士告訴記者,老武漢人都知道買電器、買音響要到保成路。當年的年輕情侶,談戀愛最喜歡來江漢路和保成路。往往是男孩在先陪女孩子逛江漢路,然后女孩子陪著男友去逛保成路。
隨著家電商場以及各大超市的紛紛開幕,人們的選擇余地也逐漸大了起來,保成路上的家電生意也就越來越難做下去了,很多店鋪關了門,剩余的則是那些做HI-FI專業音響的店鋪還在繼續堅守。
隨后,隨著VCD、MP3的普及,曾作為重要娛樂工具的音響變得可有可無。而網絡數字音樂的興起,更是讓家用音響幾乎遭受了“滅頂之災”。“現在除了一些發燒友和配置家庭影院的顧客之外,很少有人還需要家用音響了。”宋女士表示。
時間:2000年以后
上百臺音響一折甩賣商戶紛紛逃離保成路
2000年以后,宋女士將自家庫存的上百臺音響全部低價處理。“只要顧客愿意要,價錢少個零也賣。進價3000多元的進口音響,最后只賣了300多元,就這樣一臺不剩。”處理完音響后,宋女士轉行賣起了童裝,現在的門面只有不到20平方米。
說起這些時,宋女士滿是無奈。要知道,在生意最好的時候,除了保成路上的兩家門面之外,她在武廣、中南商場都有音響銷售門店。
不僅是宋女士,保成路上的音響商戶們紛紛開始逃離。原本蔓延到前進四路的音響街開始萎縮,只留下部分做專業音響的店鋪還在支撐。
不過從今年開始,做專業音響的商戶也明顯感覺到經營壓力了。
一位做專業音響的商戶介紹,KTV、酒店以及會議室等場地是專業音響的主要客戶。其中,樓堂會所占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不過,這個銷售渠道幾乎被腰斬。
今年7月份國家政府規定,5年內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而已批準但尚未開工建設的樓堂館所項目,一律停建。“我們店以前主要就是承接政務場所的訂單,這個通知下發后,今后的日子將十分艱難。”該商戶告訴記者。“現在店面基本沒什么生意,要不是還有些貨在手上,店鋪完全可以不要了。”
時間:現在
差異化經營謀生路開拓音響衍生生意
盡管音響的銷售業績一再下滑,但保成路上依舊有商家在堅守,各家均打出差異化經營的招牌。
已經做了15年音響生意的武漢誠信建業電子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王玉明介紹,該公司瞄準附加值更高的進口音響,成為BOSE、RCF、BMB等多個進口品牌的湖北區總代理,為本地乃至北京等一些豪華KTV以及星級酒店的供應音響器材。眼下生意難做,為了保住市場,甚至剛搶下了幾個可能賠錢的訂單。
不過他表示,音響市場經營門檻不高,但眼下的艱難形勢淘汰了一部分商戶,只有靠誠信經營支撐下去,自己店面80%的訂單都是老客戶或者由老客戶介紹而來。
東方音響的劉先生對保成路的未來比較樂觀。劉先生告訴記者,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除了武漢之外的縣域市場更加廣闊。“許多縣城開建KTV,學校的會議場所也需要視頻系統,相對平價的音響產品還有很大的機會。”劉先生表示,自家店鋪有60%左右的訂單都來自縣級市場。“保成路靠專業做音響還是積累了一定的實力。這條街上,高中低檔音響產品全部都有,種類最全。而且有專業的技術保障,只要想買音響,還是要到保成路來。”劉先生說。
此外,保成路上有部分商家做起了音響的衍生生意。據了解,由于音響師也需要持證上崗,有音響店成為中國音響協會的成員單位,依靠給相關從業人員報考開拓經營渠道。
更多相關: 音響
文章來源:音響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