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qs868"><source id="qs868"></source></li>
    <li id="qs868"><input id="qs868"></input></li>
  • <li id="qs868"><input id="qs868"></input></li>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招標 > 招標信息(專業音響) > 這些錯誤千萬別犯!15個誠懇建議,讓你錄音過程更順利!
    這些錯誤千萬別犯!15個誠懇建議,讓你錄音過程更順利!
    開標時間:2019-3-29 9:27:45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蘭格電子有限公司 調整文字大小:【

      「進錄音室」對許多樂團朋友來說,是音樂生涯中的大事,然而,對于錄音過程不熟悉的新人來說,或許不知道這之中的許多「眉角」,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狀態上也可能有準備不足的狀況發生。
      如何與錄音師有效溝通?
      避免給予空泛的指示,請準備參考素材。
      你希望作品錄制成什么樣子、有沒有像哪一首歌或哪一張別人的專輯,樂團要能具體講述需求,最好能事先將參考素材準備給錄音師;此外,也要有基本的錄音知識和概念,例如音量大小、頻率高低,這些最好都能「具體地提出指示」,避免空泛、虛無飄渺的形容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音樂的想象,使用形容詞描述無法確知討論范疇。
      請根據自己的曲風,找個能夠參考的依據,讓錄音師知道想錄出來的質感、音色是什么樣,不要害怕提出自己的要求,準確的表達才能事半功倍。Oliver直接說:「錄音師不怕你煩你要求多多,最怕是你沒有要求、什么都無所謂、不確定,不爽不舒服也不說,結束后滿肚子抱怨。」
      不要太過固執,試試錄音師的意見。
      若是在過程中,樂團和錄音師有不同的想法,兩者之前應該要有信任感,錄音師是最熟悉環境的人,意見值得被參考及尊重,「如果你說,『我平常就都用這個音箱,這音箱才是我的聲音』,錄音師有別的意見,身為樂手是可以嘗試看看新的做法,不要立刻很反彈說怎樣才是我的聲音,大家都會有各自的意見,但互相尊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如果不堅持己見的人,也很難做好音樂,他會提供選項給樂團,但還是以樂團最后的意見為準,「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辦法還是最好,就用他們的,畢竟那是他們的音樂,是他們要完成的東西,即使是一個失敗的過程,也是他們要經歷的,那我就陪他們一起經歷沒關系。」
      不要把錄音遇到的挫折看得太重。
      其實進錄音室對每位音樂人來說都是殘酷的考驗,在錄音室中所有東西都會被仔細檢驗,沒有任何模糊空間,「這對音樂人來說是很煎熬的事,如果你的東西不夠好就會很難過,但這樣的難過對于以后的音樂是很好的參考點。」經過鍛煉之后就會成長許多,也能成為下一張作品的養分,所以不必把錄音時遇到的挫折看得太重,重要的是從中學習。
      不要盲從工作帶。
      工作帶會造成局限,只告訴樂手什么是對的,卻少了互動,沒有辦法產生一個絕妙的take。最好是一位團員錄音時,其他成員也在旁邊一起錄,同步錄下全部樂器,雖然不一定會使用,但這樣的演奏才具有生命力。魏駿心中最理想的錄音狀況是不用工作帶:「你跟著『人』演奏,同樣彈十次一定會有很大的差別。刺激感、情緒張力后制是做不出來的,只有在演奏的瞬間,錄進去的source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還有另外一種狀態,是大家一起錄音,吉他手可能會說:「你不要送Keyboard的聲音給我。」

      與其執著于工作帶,跟團員們一起錄音,互動之間產生的音樂會有更棒的效果!
      現場演出和錄音差異何在?
      不要以為現場表演力道帶進錄音室就會錄出好東西。
      對于表演和錄音經驗都不夠豐厚的樂團來說,這兩者的演奏方式差異很難拿捏,從錄音師的眼光來看,現場演出時為了吸引、感染觀眾,需要向外放射能量,很多新進樂團以為把這樣的力道帶進錄音室里就會錄出好東西,其實不然,魏駿說明:「大部分習慣在現場演出的樂團,可能你覺得這個tone聽起來很爽,但如果把相同的音色放入唱片里的話,你只會覺得很糊,整體音量也會產生問題,頻率和能量的分配上,你會沒有辦法做到一般市售唱片的音量。」
      精神和態度不是唯一,音準和細節更需要注重。
      錄音師們建議,要能將演出的精神和態度帶進錄音室,但是也要兼顧熱情和音準。部份的電子音樂錄音作品更強調華麗、精致等表演時可能會忽略的細節,因此還是取決于音樂類型,再來尋找關聯性。他也進一步提到,由于兩者對象的不同,其實心態上也有差異,現場面對觀眾有時能得到滿足的回饋,有時毫無反應,上臺前要將身體狀態準備好;錄音時面對的是喇叭,要準備的是對于音樂很細節的認知,「在那個空間就像是面對鏡子,任何瑕疵都會毫無遺漏的被檢視。」誠如冠宇所提,若不習慣面對自己音樂真實樣貌的人,照這面鏡子會有很強的挫折感。
      不必在錄音版本加過多東西。
      樂團的錄音作品要能在現場演出時完整演繹,而不是錄音很滿很豐富,現場演出卻完全玩不出同樣的音樂,以激膚樂團舉例,激膚以同步方式錄音,只有鼓和貝斯兩種樂器,沒有因為是錄音作品就加其他樂器來塞滿音樂內容,也因此他們現場演出能夠完全表現出錄音的樣態、甚至更好。Oliver 表示:「說到底,錄音是『紀錄』樂團的樣子;而樂團樣子的呈現,最真實的是現場演出,歌曲的意義在于直接的『演奏』,就算你錄音時左拼右貼弄得很完美,現場玩不出來,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現場演出面對的是觀眾,錄音室面對的是喇叭,得到的回饋完全不同,不要以為用臺上的活力錄音就一樣能錄好。
      進錄音室之后,最常犯的錯誤是什么?
      自我感覺良好、準備不足。
      錄音室非常殘酷,平常自己在家練,器材沒那么好,鼓手、吉他手音量都超大、鍵盤的聲音也濁濁的,音樂整個糊成一團,你就容易活在幻想里,覺得自己很棒,或者樂手之間的感情交流讓人很陶醉掩蓋了一切。有時候你可能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做十次中你能做到三次就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了,但實際上沒有做到的那幾次,就是在浪費時間。
      平常練團若只練到六十、七十分勉強及格的程度,進了錄音室之后的成果很可能只剩下二、三十分,即使練到一百分的程度,在錄音室往往只剩下五十分,冠宇提醒樂團,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設得很高,建議把練團、現場錄下來之后回去聽,學著判斷、檢視自己程度,達到全團都認為「好」的目標,如果連自己的水平在哪都聽不出來,「要進錄音室恐怕有難度。」
      不熟悉而緊張,容易當局者迷。
      另外一點則是對歌曲的「不確定」,這點主要是因為樂團中沒有負責做決定的人,團員就會花費太多時間在討論上,甚至彼此想象的音樂內容可能也不搭,彼此沒有討論清楚,到錄音時還反復在想編曲的事,音色取舍也捉摸不定。錄音不應該是討論的階段,錄音是把決定好的東西紀錄下來,去錄音室之前一切就應該有定案。也有不少情況是,主唱突然被制作人要求合聲,若來之前完全沒想過這件事,現場就會毫無想法,浪費大把時間。
      對歌曲的不確定性太高。
      另外一點則是對歌曲的「不確定」,這點主要是因為樂團中沒有負責做決定的人,團員就會花費太多時間在討論上,甚至彼此想象的音樂內容可能也不搭,彼此沒有討論清楚,到錄音時還反復在想編曲的事,音色取舍也捉摸不定。錄音不應該是討論的階段,錄音是把決定好的東西紀錄下來,去錄音室之前一切就應該有定案。也有不少情況是,主唱突然被制作人要求合聲,若來之前完全沒想過這件事,現場就會毫無想法,浪費大把時間。
      誤以為混音階段還能補救。
      許多新生代樂團對「錄音」有個很嚴重的錯誤心態:總以為混音可以挽救/改變歌曲,所以錄音的時候不是100%把心中想好的錄好;錄之前抱持著僥幸的心態,沒有做好充足準備,「但混音是 mixing 不是 fixing 啊!混音是把音源整合調理,把歌曲『應有』的樣子完善地呈現出來。」
      有好的錄音素材,就等于是有好的食材,不需要經過繁復的料理過程,就能夠端出好菜,混音要做得好,基本上還是要有好的源頭,否則「魚不新鮮,可以油炸可以煎,烹調繁復點,最后還是能吃;如果新鮮,簡單清蒸或做生魚片已經很好吃。但現在很多樂團都只能做油炸做煎的,而且還不見得好吃……」應該要抱持的態度是,錄音時就要把每個環節做到最好,這樣才有可能在混音時變得更好。
      現在將母帶送到國外給知名人士制作,費用比起過往低很多,但不要以為這就是萬靈丹;冠宇提醒,尤其音樂的美感和能量等感性的因素,不可能透過后制加入;Oliver覺得最無法挽救是人聲,因為人聲與其他樂器不同,「好聽」不單是拍子、音準所構成,最重要是「情感」,「這所謂的情感是很主觀、很不理智的,有時候拍子不準音不太對,反而比較好聽比較『對味』;而且人聲還包括咬字、發音、呼吸,這些非科學的元素都不太能用混音效果去調整」,音樂的本質依然是基礎,是你彈了什么、唱了什么,對于制作音樂的過程要有清楚的認知,而不是期待混音師來擦屁股。
      錄音師們給樂團的誠懇建議。
      熟練自己作品后,抱著「玩音樂」的心態。
      建立了進錄音室之前的基本常識與正確觀念之后,錄音師給樂團以下建議,首要當然還是練習再練習,再者是先花時間熟悉錄音師與制作人,進錄音室前嚴陣以待,準備好自己的狀態,但在錄音室里抱持開放心態去「玩音樂」,讓作品產生更多可能。
      「不要把在錄音室做音樂這個過程視為很技術性的,你要表達的是音樂里面的情感,很年輕的樂手來一方面會很緊張,一方面會想要把事情都做得很精準,精準這件事應該是在家練習時就發生的,你在家里都彈不準在錄音室也不可能彈得準,來錄音室要表現出來的是對音樂的情感,以及對這個樂器的想法和熱情,不是來了才在橋說彈了十個take只有一個是準的,那我覺得這個錄音很難有好的結果。」「好的演奏當然就要靠自己,錄音師可能只能幫你加油打氣、給你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或是提供你酒精之類的。」
      自己先摸索過錄音過程。
      Oliver以制作人的觀點表示如果是錄 Demo、單曲或 EP,請盡量靠自己努力去完成,不要直接去專業錄音室,先摸索,多花時間看網絡影片(Youtube 一大堆錄音混音基礎教學),問身邊有經驗的朋友,多聽別人意見;多試用幾種不同的軟件、方式去錄(沒有哪一種是最高級的軟件、最厲害最好的),找出一套自己最舒適、最適合你需要的錄音工序。「這個過程可能要個2-3年,做出來的東西才能稍微見得人,但沒關系,因為這個過程你會受用一輩子。」
      找第三者給予建議,不懂就別逞強。
      Oliver提到的是,一定要找第三者來聆聽音樂、給予建議,人很難跳脫自己的角色客觀看待,客觀的意見和想法是必須的,也能讓錄音更順利,樂團有時過度執著于「不夠好」,反而浪費精力與時間,Oliver直白地說:「如果你有迫切需要趕快錄好的作品、或者是希望想做專業的專輯,那請你找一個適合的制作人,不要自己逞強。」
      別一昧模仿,發展出屬于自己的音樂。
      還有一點,初出茅廬的樂團經常以國外的樂團為參考,獨立樂團多數對于聲音的質地都很有想法,通常來自于聽國外同類型音樂的印象,于是會要求一定要使用什么器材,以為這樣才會有相同的聲音。小戴認為最開始的模仿沒問題,但走到后面還是要發展出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知道了別人是怎么做之后,要思考如何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聲音,這是每個樂團都要完成的突破與進展。

      進錄音室之前,還是要記得靠自己的力量宅錄、摸索過錄音的過程,這對未來將有莫大幫助。

    更多相關: 蘭格電子有限公司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2019視聽行業萬里行之走進企業武漢
    • 2019視聽行業萬里行之武漢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會
    • 獨家策劃: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搶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競爭力來自原創和性能
    • 精益求精,締造完美品質—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聲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創新的高度 俯瞰市場之所需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bxg-tj.com 版權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傳媒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0755-26751199(十二線) 傳真:0755-86024577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群: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广宗县| 邯郸市| 芒康县| 盐池县| 中阳县| 桦甸市| 南城县| 韶关市| 德清县| 清徐县| 蓬溪县| 临夏县| 滨州市| 云安县| 江西省| 郑州市| 崇文区| 丰顺县| 杭州市| 万安县| 会同县| 临夏市| 萨迦县| 扶沟县| 固原市| 西平县| 淳安县| 和田县| 观塘区| 界首市| 桃园县| 顺昌县| 佛冈县| 那曲县| 南城县| 德庆县| 大邑县| 工布江达县| 措美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