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權威媒體爭先恐后地深入新疆校園,了解新疆教育教學環境的現狀。
到底當地校園生活是怎么樣的?新疆地區的教學模式有哪些新奇之處呢?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能否在教育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融合?
且聽,各家媒體的聯合發聲!
將知識帶進大山
將希望播撒在大漠
新華網記者發布了名為:《記者手記:三“多”成就魯疆“網絡課堂”》的文章,作者總結了魯疆同步課堂的三大特點。
指出: “互聯網+同步課堂”建設,是推動新疆地區教育資源優質發展的有力武器!
深入一線調研后發現,記者發現:“互聯網+同步課堂”教育援疆新模式,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小學教學幫扶較為成功,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多”,究竟是哪“三多”呢?
跨越300公里
讓沙漠與海洋邂逅
一堂講述傳統文化的課程,一段關于山東非遺·棗莊皮影戲的介紹,激發了新華網記者種種感慨,到底信息技術賦予了傳統教學哪些變化?天南海北的學生如何實現跨文化的交融?
除了山區支教
能做的還有更多
中國日報網記者考察了新疆數十所校區后,驚訝于魯疆空中課堂的技術優勢:
“課堂視頻畫面達到1080p超高清,網絡帶寬上行只需0-2M,下行只需2-4.8M,從而將網絡延遲控制在0.1秒內,老師只需輕輕一按即可開啟互動交流……”
教育資源貧乏地區唯有支教這條道路?
奧威亞正在為山區教育的改變,創造更多可能!
用技術改善教育
讓平凡變得可貴
中國日報記者團深入新疆區域后,在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方面,引發了深刻的思考。
關于教育與技術的融合,這是一件永遠沒有答案,永遠值得被關注的問題。
新疆當地的校長畢宇勝告訴記者:除了日常“互聯網+同步課堂”授課,第十三師還利用奧威亞域MCU服務云平臺實現了遠程會議、遠程教研。
在過去,他從淖毛湖農場學校前往師部開會,來回車程加上會議議程通常要耗費整整一天時間,現在有了這套系統,他可以坐在淖毛湖農場學校的高清互動錄播教室和遠在300公里外的同事們一起開會、教研,極大地節省了人力、財力和時間成本,為老師們集中精力提升教學水平創造了便利條件。
姜宗軍局長說:“未來我們將繼續充分利用師域視頻資源管理平臺及兵團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河南省援疆對口結對學校及其它師局學校資源對接,將師域外的優質課程都推送到學生和老師身邊,進一步協調區域間和地區間的教育資源,推動十三師教育發展。”
用科技助力學生
發現兩個“世界”
教育家蔡元培把教育分成兩個層面:一是“現象世界”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體育,目的在于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服務于現實利益。
另一個則是“世界觀世界”,即人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著,還應有一種超越于現象世界的追求,也就是培養學生的一種終極關懷,培養人的信仰和信念。這兩個層面應該是互為表里。
奧威亞作為視頻互動與智慧教學方案提供商,在追求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始終不忘思考: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本質進行深入融合?我們服務于課堂,但不局限于課堂!
在推進魯疆同步課堂建設時,我們看到了科技賦予課堂更多生命力的同時;也洞察到兩地學子透過信息技術開展跨文化交流時,科學技術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
教育信息化道路的探索,起于科技,但不止于技術!
為教育,奧威亞想要做得還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