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傳統KTV,它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來自臺北的錢柜KTV曾經是大陸KTV行業的開創者和領頭羊,它使“K歌”(卡拉OK)這種娛樂形式走進了城市的各個角落,而“去錢柜唱歌”一度也是都市時尚青年們的重要娛樂和社交方式,甚至是城市流行文化的一種標志。
近幾年,錢柜KTV在大陸市場上的業務量大幅縮減,早報記者從知情人士方面獲悉,錢柜門店從原先的17家驟減到3家,僅剩的3家店有兩家在上海,這兩家店錢柜也在積極轉賣中,除了惟一盈利的徐匯店能賣個好一點的價格,剩下的八佰伴店轉讓條件僅僅只需要幫錢柜還清欠款即可。除了門店的轉賣,錢柜還以60萬元出售錢柜品牌10年的使用權。
該知情人士還稱,未來錢柜在中國大陸地區只會留下北京惠新東街一家門店,而這家店也只是作為辦公地點,可以說一旦上海的兩家店賣出,在大陸KTV行業叱咤了20年的錢柜將正式退出大陸市場。
一時風頭無兩
1995年1月,大陸第一家錢柜KTV入駐上海靜安寺地區。在那時,人們對卡拉OK的認識還停留在讓普通人望塵莫及的夜總會上,而錢柜的到來則打破了這一格局。
雖然當時錢柜的消費也很高,每小時數百元的包廂費用,加上酒水則可能達到上千元。盡管如此,這種新穎的休閑方式依然受到熱捧。
一位在錢柜工作了20年的員工這樣對早報記者形容當時的場景:“靜安店開業后,生意異常火爆,大廳熙熙攘攘如菜場一般,高峰時段連等位都等不到!
2000年,錢柜進軍北京,第一家門店在朝外開業,“北京青年”們趨之若鶩。
從1995年到2005年,錢柜已不僅是一個KTV的名字,更是時尚和品位的象征。
2007年,時任總裁的劉英在KTV的基礎上推出Party World自助餐和茶餐廳,大大拉動了生意。最鼎盛的時候,錢柜有自己的廠房專門供應的喇叭、音響,開設了錢柜培訓學校,同時擁有一家時尚雜志,風頭無兩。
“現在80%的KTV
都有錢柜前員工”
就在錢柜擴張的同時,整個大陸的KTV行業也在快速發展,大小KTV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同時,KTV的消費群體低齡化,唱K不再是白領的高端享受,成為了普通大眾都會選擇的娛樂方式。尤其當2008年后團購興起,使得唱K花費大大降低,迎合了年輕的80后、90后,而一直走高端路線的錢柜在這方面完全沒有優勢。
“錢柜政變”又正好發生在這個當口上。
2008年,原董事長劉英被三位股東聯合“逼宮”下臺,錢柜易主練臺生。
練臺生的經營思想與劉英完全不一樣。上述員工稱,“新老板不愿意投錢更新設備和系統,為了縮減成本大幅關店裁員,降低了產品和服務質量。失去了錢柜的核心競爭力,徒有高價格而沒有好服務,把顧客越推越遠。還好錢柜在臺灣是有版權壟斷的,所以還能賺錢,要是像大陸一樣開放版權,估計早就撐不下去了!”
從2008年到2013年,錢柜大批骨干跳槽,有的自己創業,有的加盟其他KTV!坝绕涫墙鼉赡赆绕鸬呐_北純K,有80%的骨干都是從錢柜跳過去的。除了純K,市面上80%的KTV里都有曾經錢柜的員工!痹撁麊T工告訴早報記者,“徐匯店是如今僅剩的三家店中生意最好的一家,但也風光不再。去年已經退了大堂和五樓,只剩下六樓,十幾個老服務員勉力支撐!
面對這樣的頹勢,老員工也不得不帶著復雜的情感選擇離開。“要是錢柜能一直開下去,我愿意一直在里面干到退休!蹦俏粏T工說。錢柜早期的員工都經歷嚴格的選拔和培訓,多年企業文化的熏陶,每一個細節的苛求,許多老員工對這個品牌非常認同。何況錢柜嚴謹的制度、規范的管理也讓老員工有一定安全感,即使是關店裁員,還是會按照規定支付老員工的賠償金。
KTV行業“沒有龍頭”
“錢柜是1990年代的創新者,但是現在它只能算是傳統KTV。作為傳統的臺企,面對互聯網思維的沖擊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最終面臨的也只能是淘汰!KTV行業O2O平臺“一起唱”創始人尹桑對早報記者說。
尹桑認為,“其實不僅僅是錢柜,像上海歌城、好樂迪、臺北純K也都不像以前那么火了。錢柜這個品牌,在整體行業環境的變化下能支撐20年,并且產生了那么大的影響,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而不是失敗!
如今的KTV行業,每天都有新店開張、舊店倒閉,每天都有人賺錢、有人賠錢,卻沒有一家能長盛不衰,沒有一家能坐上行業龍頭的位置。
“錢柜的衰落,不單單是自身運營的問題,也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發展困境。年輕人有更豐富、更時尚、更有趣、更新穎的娛樂選擇,KTV行業當然也在與時俱進,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新概念、新玩法來吸引顧客,Hello Kitty主題包廂等多種形式層出不窮。但傳統KTV的轉型只有其‘形’而無其‘神’,KTV本身體驗不行,唱歌這種形式太單調。”尹桑告訴早報記者,“或許有一天KTV這種形式會被淘汰,但是人們聚會的需求是肯定存在的,未來的KTV只能從根本上改變商業模式,從用戶的需求出發,自我更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