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k 2.0藍牙耳機于去年11月面市,為我們帶來了印象深刻的音樂體驗。近日,一位長時間使用該產品的用戶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讓我們在下面與讀者分享一下他的心得體會:
Zik 2.0主打的降噪性能成為其主要賣點,Parrot在該產品中使用了公司的專利技術——可適應性主動噪聲控制。該系統由6個內置的麥克風組成,通過特定算法,主動產生聲波抵消外界傳來的噪聲。
如果對技術的描述還不夠形象,那么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那就是:在辦公室里,我甚至無法察覺同事正在向我打招呼。
好消息是,通過Zik 2.0伴侶應用(companion app),我們可以對降噪級別進行調整。打開應用,主屏會提示Zik 2.0的電量,向右輕掃會出現噪聲控制配置界面,可調節的范圍從最大30分貝到所謂“街道模式”的微小噪音。即便是在街道模式下,當聆聽音樂時也只會勉強聽到很小的外部噪音……在穿越馬路時,謹記觀望雙向路況。
再次向右輕掃會出現Zik 2.0均衡器屏幕。對于那些喜歡根據音樂類型的不同來調整頻率而又對復雜難懂的均衡器參數感到畏懼的用戶來說,這里出現的簡潔控制讓人感到得心應手。圓圈中心處的橙色小點可以拖動到四周對應的不同音樂類型上,應用會自動完成相應的設置。如果你對均衡器的調節很熟悉,屏幕右下方的按鈕可以將你帶到傳統的調節菜單,調節好的數據可以作為預置保存。
再次向右輕掃,你會看到“音樂廳”菜單。這是另一項Zik 2.0的創新功能,其模仿了包括音樂廳、爵士樂俱樂部或安靜場所等各種播放環境。
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Parrot既迎合了對音質要求很高的用戶,也不至于疏遠那些隨便聽聽的消費者。對我來說,那些高級功能用起來很有趣,而且并不需要經常調整。
即便將上述功能都拋開不談,耳機本身的表現也相當不錯。考慮到耳機運行于藍牙模式下,而且僅由830 mAh電池驅動,以此為前提,多種類型的音色均能相對得到豐富且干凈利落地呈現。當電量用盡時,你也可以插上音頻線作為有線耳機使用。但是說實話,此時的效果和一對10美元的索尼耳內式耳機沒有多大區別。
Parrot表示該產品的續航時間長達6小時,而我們的測試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將來自Spotify的音樂串流到耳機,其大約持續工作了5個半小時。當然,這肯定不是Zik 2.0的強項,一些無線耳機聲稱續航時間長達24小時。而在我們的測試中,為其重新充電耗時1個半小時。
關于右邊耳機內置的壓力傳感器功能我也不是很喜歡,該器件負責在你取下耳機時暫停音樂播放。總的來說,該功能可以節省每次掏出手機暫停音樂的時間,但是有時我只是調整耳機的位置或饒癢也會觸發該功能。但是無需擔心,該功能可以通過應用關閉。
我同樣花了一點功夫來適應右耳耳機上配備的電容式壓力面板。向前方輕掃跳到下一曲,向后輕掃回到上一首,上下掃動則是調節音量。但是一旦掌握了用法,還是很方便的。
除了以上這些吹毛求疵的抱怨,很難想象任何為之掏出400美元(約合人民幣2500元)的用戶會感到任何的失望。Zik 2.0的售價并不便宜,但是扎實的用料、佩戴的舒適感、吸引人的外觀以及優秀的音質,這些優點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如果你身處通勤地鐵中,或者周末擁擠的航班上,或者感覺有點與世隔絕,這款具備降噪功能的耳機絕對能夠滿足你的精神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