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體時代,無論傳播的渠道、終端如何多元化,電視只要立足保持且放大家庭媒體的本質屬性,其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在大眾心中所占據的位置就不會被輕易替代。
面臨來勢洶洶的對手,電視人也沒有必要一味憂心忡忡,認為電視已是昨日黃花好日子已一去不返,更無須妄自菲薄,將電視媒體進行改妝、粉飾使其快速躋身新媒體的行列。
總體而言,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格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視媒體不能像駝鳥一樣埋起頭來,躲避競爭的現實,或是安心地躺在昔日"第一媒體"的光環中高枕無憂、止步不前。
在媒介變革的時代,電視應當具有正視環境的勇氣和在挑戰中尋求發展機遇的敏銳目光,應在新的環境中不斷學習和探索,積極利用有效的因素發展自身優勢,如,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電視受眾的分析和評估,在掌握受眾細致需求基礎上創制更多悅目養心的媒體佳肴,在"云生存"的平臺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等。
全媒體時代,電視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是依托個人終端即時通信誕生的自媒體。由于自媒體的私人屬性勢必會將信息發布者的個人喜好、判斷帶入媒體內容當中,從而影響信息的客觀、公正。相形之下,電視作為公共媒體所具有的公信力則顯示出其固本清源、以正視聽的獨到價值,是迫切所需、必不可少的。
電視的公信力主要來自信息的真實性和內容的公共性。
信息的真實性尤其體現在新聞節目當中,相對于自媒體的個人立場和網絡媒體的魚龍混雜、良亮不齊,電視媒體因媒體品質的要求而對客觀真實有著較高的標準。
盡管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電視也從私媒中選取新聞素材,但是電視媒體依托強大的制作實力有利于對新聞事件的本質進行深入挖掘,還原更加具有客觀立場的事實、用核實進行約束也是新聞工作的實質。在全媒體時代的洪大信息流中,信息本身的價值恐怕會隨著發布終端增和新的信息不斷涌出而呈現反向衰落,而告訴大家哪些是真實的,并且通過深度解剖,闡釋出信息和人們生活之間的關聯才是最具價值的。
其次,是電視內容的公共屬性。自媒體的誕生使得個人的小悲歡成為時下流行的傳播內容,但是其其弊端在于讓思考越來越個人化,不太具有集體責任感。作為公共媒體的電視則越來越多地將視野投之于公共領域與公共事務當中,既觀照民眾的真實生活,又引發社會普遍關注,推動公民社會的實際進步;既有私媒般的細致入微、生動具體,又有公共媒體的人文視角、深遠眼光及博大情懷,電視媒體對公共事務的操心和其彰顯出的媒體責任感、影響力和感染力,是其他媒體難以取代的。
電視媒體的公共性還來自于其對于大眾社會心靈儀式的建構與表達。無論是辭舊迎新的春晚,還是傳統節日的詩會,抑或是特殊紀念日的主題節目,電視媒體通過特別內容的創造,一直承擔著現代社會中人們寄予信仰、實踐文化儀式的特定功能,這種公共服務聚合了太多的公共情感,承載了太多公眾向往,這也是人們難以離開電視的重要原因所在。
盡管風起云涌的各類新媒體對電視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但是在現階段,新媒體當中所謂的內容很多都是來源于電視節目,前者是電視節目的再傳播。電視依然是大多數媒體的內容批發商,因而"內容為王"永遠是電視的安身立命之本。
高品質的內容來自于好的創意和精良的制作。創新是電視媒體的永恒主題,是電視在全媒體時代保持活力的不竭動力。從日常新聞傳播到突發事件報道,從不斷翻新的綜藝節目到熱播電視劇,電視因及時傳播社會信息、不斷革新內容形式這些創新舉動,使其作為第一媒體的影響力與話語權從未消減。尤其是近兩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不僅收視火爆,更引發了大眾對相關文化題目的延伸熱議,這種現象也從側面證明了電視媒體在當今社會中依然扮演著創造文化娛樂話題、示范生活風尚、引領時尚潮流的重要角色。
全媒體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眾多信息、數據的誕生在對傳統媒體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可以成為創意開發的寶貴資源,甚至其寶貴程度會像土地、石油和資本一樣。可以說,誰搶占了資源利用的先機,誰就有可能站在媒介引領的至高點。因而,擺在各類媒體人眼前的機會幾乎是均等的,電視人的內容制作經驗和創造力是珍貴的生產力。此外,在創新的維度上,除了資源的開發探索之外,電視節目的形態、電視節目區別于其他媒介產品獨到的視角和價值,都是大有可為之處。在目前的電視創新過程中,從國外引進節目形態再進行本土化改造還是主流,立足本土的節目創新還是一片藍海,亟待開掘。
精良的制作是電視媒體在競爭中的另一殺手锏。電視媒體培養了大量專業的媒體制作人員,從視聽語言的唯美運用,到內容結構的藝術處理,都會令電視媒體輸出的產品較其他媒體更加精致、耐人尋味。精良的制作不僅是電視媒體藝術功力的彰顯,亦是電視人媒體態度的彰顯。這也是無論媒體格局如何變幻調整,電視媒體都應當堅守的品質。
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在運營,通過不斷對用戶有意識的引導創造出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乃至粉絲經濟;ヂ摼W電視是新媒體平臺,也需要按照新媒體的規律來運營。
對于傳統電視媒體進軍互聯網電視:
一是需要加強用戶互動,提高用戶的參與感,不斷發揮內容的附加價值,彰顯互聯網電視新平臺的傳播特色;
二是強化優勢內容運營,在所有視頻節目都互聯網化之后,未來視頻節目將出現馬太效應,好的節目日益稀缺和價值高企,普通節目泛濫而價值弱化,傳統電視媒體的內容要與其他新媒體形成差異,集中力量打造叫得響的精品節目,減少不痛不癢的普通節目;
三是加強內容的版權保護。對于在互聯網上傳播的電視臺內容要建立評價機制,哪些內容更適合在臺屬的新媒體平臺獨家播出從而帶來品牌與流量,哪些內容可以與視頻網站等全面合作從而擴大人群覆蓋與影響力。嚴禁非法盜播電視臺內容,對于合作播出的內容也要體現出商業回報,全方位保護電視臺內容版權的價值。
最后,互聯網電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現階段,觀眾對于直播頻道處于剛性需求狀態,視頻網站等還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傳統電視媒體可將這種優勢進一步發揮,F在各地方的有線電視網均開展了電視游戲、電視商城、電視教育等業務,而且均處于起步階段。如果電視臺在節目制作之初就考慮與廣電有線網用戶互動,將眾多頻道以EPG關聯、信息嵌入等方式與有線電視運營商的視頻點播、時移回看電視商城、電視游戲、電視教育、精準廣告等進行關聯推薦,既能夠為有線電視運營商帶來更多流量,放大電視直播頻道的價值,也可以通過臺網互動方式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及應用,攜手共同應對互聯網電視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