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頂級音響品牌Bose在北京舉辦了"Bose創新科技講堂"活動.作為"原音重現技術"的革新者,Bose公司自1964年創建之初,即秉承"盡探索之力,享音樂之極"的理念,以非凡之音贏得世界的認可.在此次創新科技講堂上,來自Bose汽車音響美國總部的產品技術市場經理John Pelliccio先生與到場來賓分享了Bose鮮為人知的品牌故事,并帶領大家一同探尋幾項Bose創新科技的誕生歷程,Bose為大家安排了兩項體驗環節:一是Bose最新的車內音響技術——高級聲場定位技術(AST)的對比演示;二是Bose汽車音響實車體驗:親臨全新英菲尼迪Q50轎車,暢享新一代Bose "Studio on Wheels"音響系統如音樂廳般的致真音效;坐進奧迪Q3,感受Bose 5.1環繞聲音響系統仿如奢華影院般的震撼視聽體驗.
自成立以來,Bose公司對于 "原音重現"的不懈追求,是基于全球數百名Bose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而這些偉大的匠師們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共通特點:他們既是擁有深厚技術功底的科研人員,又是具有扎實音樂基礎的人.正是他們充滿熱情的科研精神以及對音樂的摯愛,實現了Bose對"還原致真音效、重現音樂魅力"持之以恒的追求.此番在Bose創新科技講堂為大家帶來精彩講解的John Pelliccio先生,年輕時就是一名優秀的DJ,如今,他已在Bose公司工作了12年.
而Bose之所以能吸引這些在音樂方面有特殊造詣的工程師可追溯到Bose公司的創始人——Bose博士本人.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高等學位之后,Bose博士為了獎勵自己,購買了一對各項技術參數都非常高的音響.由于Bose博士本身還是一位小提琴手與古典音樂愛好者,因此他對聲音的品質異常敏感.安裝好新音響后,他發現,雖然這款音響的各項技術參數均非常出色,但其實際的聽感卻不盡如人意.于是,在電子工程和音樂兩方面均頗有造詣的Bose博士開始深入研究聲學以及人類如何感知聲音的"心理聲學",讓音響系統實現真正地"原音重現",也正是這種精神奠定了Bose公司的基礎.
尋求"更好的聲音"是Bose不斷突破創新的源動力.自Bose公司誕生至今,已有400多種產品矚目問世,共獲得了100多項科技發明專利,并在不同領域屢獲殊榮.更可貴的是,Bose還致力于將同一項卓越技術廣泛應用到個人音響設備、家用音響系統、汽車音響系統等不同領域的產品中,此類技術轉移成為優質聲音的良好保障,滿足不同領域對于完美聆聽體驗的需求.
Bose SoundLink Mini 藍牙 揚聲器應用的"被動雙模共振技術"就是技術轉移的經典案例.這項技術能令精巧的揚聲器產生渾厚、飽滿的低音效果,營造出非比尋常的寬廣音域.除了應用于小身材的SoundLink Mini 藍牙 揚聲器外,"被動雙模共振技術"還應用于紅旗旗艦車型L9與紅旗L7中,為駕乘者提供深沉、豐富低音的優異音樂聆聽空間.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Bose公司開始一項被稱作"近場揚聲器"的聲學研究,即離人耳非常近的揚聲器的聲學特性研究.到了1994年,該項研究已首次應用于商業產品Auditioner 電腦語音模擬試聽系統中.通過Auditioner系統中一對距離人耳很近的揚聲器,音響設計人員就可以在大型場館動工前,預先"聆聽"場地音響系統建成后的效果,選擇最適宜的揚聲器安裝位置,規避工程風險.隨后,Bose公司很快發現該研究成果可應用在其它領域,于是當蘋果公司于1997年請求Bose公司為Mac電腦20周年紀念版定制音響系統時,這項研究成果發揮了不可比擬的作用.我們把這項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稱作TrueSpace ,它能讓"近場揚聲器"的音域更寬廣、聲場也更具空間感.隨著時光的推移,2002年以后,Bose開始憑借"近場揚聲器"的技術優勢,為眾多汽車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將揚聲器安置于前排座椅頭枕兩側或者肩部兩側,通過TrueSpace 技術,為前排乘客營造極具空間感的專屬聲場.目前,凱迪拉克XTS、英菲尼迪Q70L、英菲尼迪Q60等多款車型均配備了肩部或頭枕揚聲器.
Bose在技術研究方面擁有足可引以為傲的能力與創新性,同時作為一家跨國私人企業,Bose在財務上擁有絕對的自由性,可以將大部分的利潤投入到研發中.為了將一項前瞻科技從想法轉變為商業產品,Bose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經費在研發上.有時,Bose引領業界科技水平向前發展;而有時,Bose的某些想法甚至會遠超于時代,因而不得不等待科學技術迎頭趕上.
眾所周知,AudioPilot 噪音補償技術是Bose的經典創新技術之一,其工作原理為利用安裝在車內的麥克風監測車艙內的噪音水平,并自動調節被噪音覆蓋部分的音樂的音量,以補償汽車在行駛中所產生的噪音以及來自汽車外部的環境噪音帶來的影響.AudioPilot 技術完全是自動持續運行,無需手動調節,這樣可以使駕駛者更加關注于駕駛路況,不用分心去調整音量.
然而,這套看似前衛的技術其實早在1984年就已經完成了技術原型的建立.彼時,Bose正在為1984款Corvette車型量身定制音響系統.那個年代,所有的音響系統都是模擬音響,沒有任何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來改善音響系統的音質.在AudioPilot 的研發階段,Bose創造了一塊完全的模擬電路組以監測車艙內的噪音水平,并自動對音響的音量、音調做出調整.但由于這塊模擬電路組體型龐大且復雜,而當時的發動機電控單元(ECU)也沒有足夠的計算能力讓AudioPilot 技術數字化運行,故最終沒有在1984款Corvette中實現.直到1997年,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已變得足夠強大且運行成本也已大大降低,理念超前的AudioPilot 噪音補償技術才得以廣泛應用于汽車音響系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