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Avid宣布剝離消費業務給Akai、Alesis和Numark的母公司inMusic。 |
 |
|
【音響網資訊】
Avid宣布剝離消費業務給Akai、Alesis和Numark的母公司inMusic。
Avid終于走出了這一步,當初他們收購M-Audio就是一幫人不看好,結果證明了Avid大錯特錯,但這花了他們將近8年的時間才想明白。其實去年就有消息說Avid要分拆自己的消費業務,但一直找不到買家,現在看來終于談妥了買家,那就是Akai、Alesis和Numark的母公司inMusic。
Avid說自己將更加專注于媒體企業、后期和專業客戶,精簡自己的運營成本,于是做出了這個決定。Avid同意將自己的消費音頻和視頻產品線出售給Akai、Alesis和Numark的母公司inMusic,包括M-Audio品牌的鍵盤、控制器、音頻接口、音箱、數字DJ系統和其它產品線。Avid將繼續專注于業界領先的Pro Tools硬件和軟件產品線,也包括M-Audio和Fast Track這些音頻接口產品(咦?Fast Track已經不屬于M-Audio品牌了?)。
另外一方面,Avid則將消費視頻編輯產品線出售給Corel Corporation,包括Avid Studio、Pinnacle Studio和Avid Studio for iPad,以及一些古老的視頻捕捉產品。
Avid的這次剝離的這些產品在2011年的6億7700萬收入中只占到9100萬美元(可見他們真的不靠消費產品賺錢,或者說他們的消費產品做得太差了),其中相關產品的人員也會直接轉到被收購公司。估計剝離工作已經在今年7月2日完成,剝離所產生的費用大概在1700萬美元左右。
Avid還計劃精簡人員和運營成本(說白了就是裁員),重組需要1900萬到2300萬美元的費用。
Avid沒有宣布視頻和音頻這兩個剝離工作所帶來的收入,看起來應該是沒有獲得什么收入,因為他們是在做“剝離”,而非“出售”,所以能找到買家就算是阿彌陀佛了,等于是把一個大包袱給甩了,估計幾乎inMusic和Corel Corporation都沒花太多的錢。另外就是裁員和精簡重組雖然目標是為了減少成本和支出,但在近期會導致Avid付出更多銀子來遣返雇員和進行機構重組,所以短期內會有陣痛,但只要重組得當,未來還是會獲得好處。
算了,不管Avid怎么陣痛了,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M-Audio這些東西到了Akai、Alesis和Numark手里準備怎么玩?M-Audio這個品牌還會繼續存在嗎?他們以前的經典產品線還會繼續生產嗎?
更多相關:
音響
關于Avid
從遠近馳名、屢獲殊榮的大制作,到家庭制作的音樂和電影,Avid 推出創新技術,讓人們制作最受全球聽眾和觀眾歡迎的媒體作品, 在電視上播放的節目、廣告及新聞。 在網頁和大銀幕上播放的娛樂視頻和電影、 以及記錄人們日常生活重要時刻的珍貴個人音頻和視頻。
我們的開拓性的數字音/視頻方案,多年來不斷對創意藝術領域進行革命,并因此獲頒數百個獎項,其中包括兩項奧斯卡®金像獎、一項格萊美®獎和 12 項艾美®獎。
Avid 藝人與專家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產品
如我們的客戶一樣,我們也是藝人和業內專家。 作者。音樂家。作曲家。電影制作人。 學生。攝影師。 制作人。 混音師。 DJ。 我們超過 50% 的員工都具有音頻及視頻的專業背景,超過 70% 的員工在工作場所以外使用 Avid 產品。 我們運用這些專業知識來推進數字音頻和視頻技術的發展,幫助客戶實現他們的創意理念 - 無論他們對此如何定義。
了解我們。 我們的客戶。 我們的員工。 我們是 Avid。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midifan.com,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