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6-1 9:56:57
(
編輯:溫情
) 【
大
中 小】
手機訪問
前言:
5月30日,文化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七大以來文化產業工作的基本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
 |
|
【音響網資訊】
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七大以來,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認識逐漸取得了共識。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全社會,包括新聞界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初步顯現出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潛力。據統計,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同期GDP的2.75%。過去五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在2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消費需求、促進文化發展和繁榮、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各類規劃和扶持政策陸續出臺,產業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過去五年,文化部制定發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文化部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文化部關于扶持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并參與制定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聯合有關部門制定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有關部門將西部地區有關文化產業門類納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出臺了《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動漫企業進口動漫開發生產用品免征進口稅收的暫行規定》等配套稅收優惠政策。與此同時,中央各部門、各省市也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出臺一系列發展規劃和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產業發展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為產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切實保障。
二是文化產業骨干企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化、集聚化水平大大提升。從2004年至2011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了四批200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三批6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首批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通過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強化管理,引導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服務,國家級園區、基地獲得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催生出了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培育扶持、發展壯大了一批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和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充分發揮了集聚效應和孵化功能,為全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三是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逐步建立,產業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2010年起,中央財政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兩年來,已經累計支持文化系統304個項目9.21億元。圍繞落實《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2009年以來,文化部先后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北京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建立合作機制,引導銀行類金融機構積極扶持文化產業,截止2011年底,部行合作機制下,累計實現187億元的貸款投放。積極推動文化企業上市和債券融資工作,促進文化產業實現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2011年,文化部下發了《文化部關于推進文化企業境內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逐步建立文化企業上市輔導培育機制,截止2011年底,在滬深兩地上市文化企業累計超過50余家。截止2012年2月,文化企業累計發行各類債券達到379.94億元。與此同時,以保險支持文化產業試點工作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風險分擔機制逐步建立,各類社會資本積極進入文化產業的態勢基本形成。
四是動漫等新興產業迅速興起,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五年來,文化部等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團結協作,制訂出臺政策措施,搭建平臺,舉辦活動,直接有力地推動了動漫產業發展。中央財政設立了專項資金推動動漫產業發展;出臺了《動漫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配套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稅負;組織評選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實施國家動漫精品工程,扶持和推廣了一批優秀原創動漫作品,支持了中國動漫走出去,加強了理論、人才、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目前,我國動漫產業體系初步建成,產業鏈條逐步完善,在文化品質、產業規模、技術應用、科研教育、社會影響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五是服務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不斷完善。五年來,文化部從投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技術支撐、信息服務等環節著力,不斷完善文化產業各項平臺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陸續在各地投資建設了13個動漫公共技術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引領和保障。依托中國文化產業網,建設文化產業項目資源庫和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聯合有關部委成功舉辦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會展節慶活動,有效促進了文化產業的交易與合作。通過舉辦培訓班、實施各類人才培養計劃,一批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投融資業務和專業技術人才迅速成長起來,我國文化產業專門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的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后,文化產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入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新時期。我們緊抓這一歷史機遇,按照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定位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新戰略部署的要求,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是向全國文化系統印發了《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文化系統文化產業指導思想、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行業和保障措施,為文化系統“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指導。
二是組織評選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首屆動漫獎(首屆動漫獎共有12個大類的30個獲獎項目、102個入圍項目)。通過評選、宣傳、提供資金支持,激發動漫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扶持和推廣了一批優秀原創動漫作品、創作者、形象、品牌和技術成果。
三是在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十七大以來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成果展”,為激勵廣大動漫工作者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創新,努力創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體現時代特征、深受群眾歡迎的動漫精品,推動我國動漫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通過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第七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和第3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等節會,有效促進了文化產業的交易與合作,為區域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過這五年的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當前文化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各項建設的逐步推進,文化產業必將進一步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國民經濟增長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與此同時,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離支柱性產業還有不小的距離,文化產業還存在著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缺乏、經營管理、文化創意人才短缺,社會對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盲目發展現象突出等問題。下一步,文化部將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進一步開拓思路,奮發有為,不斷地將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文化部網站,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