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1-22 9:42:54
(
編輯:溫情
) 【
大
中 小】
手機訪問
 |
|
【音響網資訊】隨著流行音樂產業的發展,音樂作品整體質量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關注,混音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多軌合成立體聲這么簡單,通常作品會融入混音師大量的思維與創作,也會對編曲和錄音后的素材進行了大量的二度創作,正是這些創作,使得音樂作品本身具備更多的音樂元素,更豐富的可聽性和欣賞性。
本文按照通常混音的步驟,對混音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創作思路進行了闡述,主要內容包括:混音前的準備工作、混音的步驟、混音中效果器的應用思路、混音作品的整體設計等。
一、混音前的準備工作
好的混音作品離不開優秀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混音環境、設備、素材、段落標記等。
首先,混音對于環境的要求,主要指的是監聽環境,一個良好的監聽環境是混音必不可少的,我混音的環境通常是在我自己的錄音棚(Allanwang Studio),這個錄音室是在原有房屋的基礎上改建的,由于是底商,房高有4.3M,面積接近150M2,聲學施工完成后主控制室凈空間僅有20 M2左右(不包含另一間控制室和錄音室還有休息廳),由于臨街,隔聲方面采用了“房中房”結構,控制室及錄音室都采取了懸浮結構,內部采取強吸聲結構,部分位置布置了反射結構,混響時間最終控制在0.2S左右。
錄音棚建好后測得頻響在60Hz以下有明顯下落,這個和建聲、監聽裝置都有一定關系,還好100Hz以上頻響還是非常平坦的,所以在這個棚里混的東西要比較注意低頻,如果混的低頻很豐滿,出去可能就會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監聽設備中通常需要搭配耳機來改善對于低頻的把握,最重要的是我已經適應了這里的聽覺,這個是對錄音師很重要的。
其次,對于用到的器材:主系統是Pro Tools HD3,音頻接口是SSL的Alpha link,除此之外還有SSL的xrack模擬調音臺用來做SUMMING。周邊設備還有TC REVERB 4000的混響器和WAVES MAXBCL。
監聽音箱是對混音非常重要的部分,主監聽音箱采用的是Genelec 1031A ,監聽耳機是Sennheiser HD600,這兩個都是我比較習慣的監聽。監聽音箱很難用標準來衡量,沒有哪一種監聽是絕對準確的,混音師只能通過不同的監聽找到它們相對的關系,只要能夠熟悉自己的監聽、適應它就可以做出相對準確的作品。
對于素材的準備,主要包括音準、節奏、呼吸和接點等方面。
人聲及所有帶旋律的實錄樂器都會涉及到音準的問題,樂器部分的音準通常是在前期錄音時解決,后期重點涉及到的就是修正主唱與和音伴唱的音準。
節奏部分主要涉及到實錄的樂器,如果錄了真鼓一定要做很細致的調整,當然這個工作應該在錄其他樂器之前完成,否則就會對接下來所錄的樂器有影響。
呼吸主要是指人聲和吉他,在人聲錄音的時候會經常發生切入點把呼吸切斷的現象,混音前的修正,需要把所有的呼吸聲做的自然,包括大小、位置、呼吸的深淺等等。
接點就是錄音師每一次按下錄音鍵所切出的那個點,混音前一定要檢查所有的接點,保證不能有任何的瑕疵,許多地方需要通過淡入淡出或者是交叉淡化等方法來解決產生的爆音。
上邊這幾點如果有問題是不能夠開始下面的工作的。
接下去要做的就是為音樂劃分段落,進一步的體會每個段落中有哪些樂器以及它們在配器中的基本功能。了解音樂最基本的音樂風格,例如這是首以鋼琴弦樂為主的歌,還是以吉他貝斯鼓為主的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混音前需要先清楚的。
二、混音的步驟
當混音的準備工作都做完后可以開始進入混音的過程,混音的步驟其實是一種工作習慣,有人喜歡從底鼓開始混、有人喜歡從貝司開始混,但不管從哪樣樂器開始,都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把控它,否則會產生若干的弊病。
例如,喜歡從樂器開始混的人經常會出現在最后加入人聲音軌的時候,人聲無法融入樂隊,空間都已經被其他樂器占滿,單聽樂隊很好,可是加上唱就會格格不入。使歌曲主次不分,無法達到樂隊烘托人聲的目的。
混音的起始段落也很重要,有人喜歡從進入的第一個音符開始混,混到副歌發現主輸出已經過載了,所以,有個良好的混音習慣對于能夠讓混音過程順利進行非常重要。
目前相對科學的混音方法是:
1、從人聲音軌開始混起
2、從音樂最豐富的段落混起
3、從節奏樂器混向旋律樂器
4、從頻率低的樂器混向頻率高的樂器
原則: 以人聲為準,逐步往人聲上面添加樂器,每添加一樣進來都要同時考慮:比例、音色、動態、空間。
從人聲音軌開始混起的原因是,歌曲要表達的重點是詞和曲,而不是編曲。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主唱,配器只是為了烘托主唱,任何歌手都不會喜歡作品完成后,聽不出來自己唱的是什么,這也是目前內地衡量混音作品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歌手一定要聽到自己的聲音很完美,所以在混音的一開始,我們就要盡量的把主唱調到特別出色,調整到這個人聲最理想的狀態。
從音樂最豐富的段落混起的原因,是為了解決混到副歌電平會不能把控的現象,音樂最豐富的段落通常在音樂的副歌段落,這時基本上配器要比其他段落豐滿,如果在這里開始混起,試想當所有樂器都放出來以后,電平依然在控制范圍內,那音樂的其他段落就更不可能高于這個電平。
例如某首作品配器最豐富的段落是在第二段的副歌,假如從第二段開始進鼓,所以我就選擇從B2開始混,這時出現了預留電平的問題。實踐證明:普通人,對于1dB的變化才能感覺得到,往往音樂的情緒是需要遞進的,好的混音作品會隨著段落的遞進,電平也會適當的變化,以激起更深的情緒變化,所以選擇哪個段落開始混起就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到接下去還有幾次同樣的段落,每個段落之間要有1-2個分貝的余量,在輸出電平的前提要求下,做好每個段落預留電平的準備。
從節奏樂器混向旋律樂器,我們通常把打擊樂比作歌曲的骨架,而把旋律性樂器比作歌曲的血肉。人類比較善于把握節奏上的變化,混音一定要有參照物,所以通常會先從打擊樂開始配合人聲,再者,打擊樂器的電平瞬態都比較大,比較適合我們更合理的控制整體電平。
從頻率低的樂器混向頻率高的樂器,在任何一組樂器中,低頻都是頻率的根基,頻率越低能量越足,對電平影響越大,從掩蔽效應的角度講,如果先混頻率高的樂器,當低頻樂器加入時,會有部分頻率被掩蓋掉,故不得不重新調整樂器之間的相對關系,如果一開始就從低頻樂器開始混則不容易出現上述現象。
通常一首歌的混音順序依次是:人聲、打擊樂、貝司、鋼琴、吉他、弦樂、伴唱等。
三、混音中效果器的應用思路
混音中不可避免的會用到各種類型的效果器,常規的包括頻率類型的效果器、動態類型的效果器和時間類型的效果器等。
頻率類型的效果器主要包括均衡器和濾波器,在流行音樂混音中屬于應用幾率非常高的效果器,“減法原則”是目前行業內比較通用的均衡器使用方法,目的在于削減音色中多余的頻率,使樂器之間互相避讓,把頻率空間留給所需要的樂器,減法原則大概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是衰減掉多余的頻率,然后是提升所需要強調的頻率。
這里要說明的是,均衡器的調整不能夠脫離聲像、不能夠脫離當前樂器所演奏的音域, 所以均衡器是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的。
例如在這首作品中(當時那首歌,不知道不影響閱讀)聲像在正中的有底鼓、貝司、軍鼓、人聲,它們的均衡就做了互相的避讓以及強調了各自重要的部分,其中人聲低切了100Hz以下的頻率,這個頻率以下對于人聲并不重要,但是底鼓和貝司的基頻都在這個范圍,而底鼓和貝司也都對于200Hz左右的頻率做了衰減,這里是人聲的基頻,軍鼓也同樣低切了150Hz以下的部分,同樣把這部分留給了底鼓和貝司,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軍鼓話筒中串了明顯的底鼓,也可以有效地減小串音;同時底鼓也強調了60Hz和6kHz、貝司強調了80Hz和1kHz,高切了5kHz以上,用來讓出給人聲及其他高頻樂器,人聲也強調了9kHz及12kHz,可以看出互相之間都以避讓出了各自的基頻,又都強調了不同的頻率,這就是均衡器的一般使用原則。
動態類型的處理器包括壓縮器、限制器、擴展器和噪聲門等。
早期的動態處理器都是集中在對信號動態變化的調整,到了今天,動態處理器大多是用來調整音色,它的應用幾率一點都不少于均衡器,那么在它們其中,壓縮和限制器除了通常用來調整樂器的動態以外,調整樂器自身的松緊程度或沖擊力就更為重要了,絕大多數時間我們將壓縮器加給打擊樂器的目的都不是為了把它們過大的電平減小,而是通過ATTACK和RELEASE和GAIN的配合來改變樂器本身的沖擊力和松緊程度。
而擴展器和噪聲門則用來改變聲音的長和短,除了擴展器可以去掉鼓組話筒的串音外,在一些快節奏的歌曲中,我們會用擴展器或門去除樂器過長的尾音,還可以使音符與音符直接的過度部分減弱,提升樂器本身的律動及清晰度,故動態處理器在今天的一些用法和音樂本身就有了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這個作品中用了硬件的壓縮器改變了KICK、SNARE、BASS、VOCAL 音軌的力度;用軟件壓縮控制了TOM、AGTR、PIANO、STRING的動態;用擴展器改變了SNARE、HIHAT、BASS的律動關系。
時間類型的效果器包括混響器和延時器。
混響器在流行音樂混音中的主要作用通常除了做空間以外,更多的時候是在做音色,因為目前很多流行音樂風格里面聽不出來有明顯的混響感存在,而流行音樂中的空間是要依靠LEVEL、EQ、COMPRESS、REVERB、DELAY來共同構成。
流行音樂的混響類型常用的有三種,分別為HALL、ROOM 、PLATE。簡單的說就是聲音加上這幾種類型的混響后都會有什么樣的變化,這個非常重要。
首先HALL,中文翻譯過來叫大廳或廳堂,這種混響加上去會在干聲后面形成很清晰的空間,但HALL并不會讓干聲到后面去,也就是說當你的直接目的就是讓某樣樂器到后面去的話,加HALL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ROOM,房間混響,加過這種混響之后會有很明顯的空間感,能夠真正感覺到這個空間,這種類型的混響會強調近次反射聲和混響聲的存在,當這種混響加的很嚴重的時候直接聲和近次反射聲的清晰度會自然下降,所以加過ROOM這個類型的樂器會往后靠。
PLATE板式混響。是流行音樂中最常用的一種,它的特點是混響聲很華麗,高頻衰減速度慢,空間感很清晰又不會出現很龐大的空間,聲源加過這種類型的混響會使原始音色變得很通透。當然加的過分后由于它的混響聲高頻含量很多,會使空間不清晰,還會很刺耳,使聲音無法和其他樂器融合。
了解這三個類型混響后就可以為樂器選擇適合的混響類型了。
混響器的使用通常是需要通過計算的,當然音樂絕對不是靠計算能夠得來的,要是這樣一臺計算機就可以完成所有混音師需要做的工作,但是,好聽的混響一定是可以通過科學合理解釋的,作為職業混音來講,掌握必要的計算方法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用計算得到的結果作為心理量,然后再依靠我們的聽覺做最終的調整。
混響器的計算方法:例如一首4/4拍、速度是100的歌曲,那么用60(時間常量)/100=0.6S,這個數值乘以2或乘以3可能得到2或3拍的REVERB TIME,除以16或除以8可以得到PRE DELAY的數值,具體選擇多少還要靠聽覺來定。
例如作品的速度是86,那么用60/86≈0.697s;那么第二拍就是1.39s、第三拍就是2.09s;通常會一共用到了4個混響器,分別為一個一拍子的ROOM混響用來給鼓,兩拍子的PLATE和HALL各一個,分別給了人聲和一些近處的樂器,還有一個三拍子的HALL給了弦樂。
切記混音中可以不使用混響的盡可能不用,過多的混響只會讓聲音細節變得不清楚,除非必要,很多效果器都可以不用。
四、混音作品的整體設計
混音作品的空間設計是指在立體聲環境下的混音作品,左右以及前后關系的空間設計,空間設計和音樂作品本身的風格有直接的關系,雖說流行音樂不像傳統音樂那樣有著固定的聽覺習慣,但也有一些常規的擺放方法。就拿聲像可以調節的左右關系來說,常規風格下人聲、底鼓、貝司和軍鼓都是在正中間的;而架子鼓中的踩镲和地嗵鼓一定不能擺在同一側的,通常我們可以按照鼓上方話筒所拾取到的空間信息,把鼓組方向擺好;鋪底的吉他通常可以是極左極右的,如果有失真的吉他鋪底可以按照音樂的段落,按照吉他出來的先后順序越來越寬,直至副歌達到最大。
弦樂可以按照傳統的方式擺,但一定要兼顧錄音時的制式,一定不能完全不考慮前期的錄音方法,隨意的調整具有空間信息的樂器。當這些大的框架都定好了之后可以去插入一些零散的樂器,原則是不要把節奏都很碎的樂器、或者旋律線條很近的樂器擺放在同一側,盡可能的對稱著來擺,以達到平面聲場的平衡為目的。
對于縱深方向的設計,混音大概會分為三層,第一層在最前面,通常是主唱;第二層是主伴奏樂器,包括節奏樂器和和聲織體樂器,最遠一層是鋪底類或弦樂器。SOLO樂器和所有填縫的樂器可以在需要的任何層面。
這首作品就是按照上述方法設計的空間。
除了空間設計以外,混音通常還會在段落上做整體設計,可以應用一些頻率變化、空間變化或是特殊效果變化等手法,使段落之間產生明顯差異,增加音樂的可聽性,但是,切記對于作品本身是一首很安靜的作品,過多的混音手法會破壞掉原有的氣氛,故無需采取一些花哨的手法,所以并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一些畫蛇添足的創作。
以上就是我對流行音樂混音在創作思維上一些想法的總結,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對于混音的過程與目的相對清晰的思維方式,好的工作習慣加上科學的混音方法,一定會對混音過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混音的技術和手段還在不斷的更新,我們對作品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混音技術也必將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進一步的提升。
更多相關:
音響
文章來源:音響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